10月17日,在第十三届中国·武汉金融博览会“中国碳金融高峰论坛”上,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总经济师张昕指出,合理的碳价格机制可以更好地引导资本配置到绿色低碳领域,推动绿色金融技术创新发展,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碳定价领域的地位。
张昕认为,我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,面临着排放总量大、任务窗口期短、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偏重等挑战。同时,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、不充分的矛盾,排放情况和减排潜力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。
我国在提出“双碳”目标后,实际上明确了碳排放空间资源的稀缺性。为了构建一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,必须对碳排放空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,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,来处理降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,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。只有通过这种方式,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。
碳金融是利用市场化推动“双碳”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。针对碳金融的发展,他建议,应始终围绕服务碳减排的基本定位,以健康有序的方式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项目的实施。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,如何解决政府、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有效衔接互动,以及如何明确碳金融预期收益等具体问题,需要释放强有力的经济和政策信号,这个信号就是——碳价格。
通过引导形成合理的碳价格机制,一是可以实现将降碳的压力,转化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,更好地将资本配置到绿色低碳领域,推动绿色金融技术创新发展;二是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碳定价领域的地位。
为此,我国需要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,形成具有有效激励和约束作用的碳价,并根据合理的碳价,优化配置碳排放空间资源,把资金和技术创新能力汇聚到绿色低碳发展领域。同时,碳市场还要与电力和能源市场协同配合,实现价格传导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控,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,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,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重要贡献。